书信写作被称为“最温柔的艺术”。有社会学学者分析,网友追怀手写书信时代,是因为“通信的快乐本身来自于两个层面,一是书写,即表达。这样的表达已经成为一种修辞方式;二是等待。等待在主观上也是一种期待,这样的期待让人感到有希望。”实际上,一些大家名家的书信常常是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,甚至仅凭书信作品,就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,鲁迅、朱自清、梁实秋、郁达夫、徐志摩等作家,就有许多为我们所熟知的作品是以书信体写成的,像鲁迅的《两地书》、徐志摩的《爱眉小札》等,体现了书信文化在人类生活中,尤其是在表达人类情感方面的巨大作用。
在网络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通信方式被打上技术的烙印,通信工具已深刻影响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情感生活之中。技术对书信文化的影响,表现在我们用笔书写越来越少,书信形式电子化,使用的都是随时可以删除的电子邮件、140字为上限的微博、符号化的短信,传统通信方式所具有的优美的修辞、亲切的笔迹和情感的期待等,几乎消失殆尽。
有人说,书信艺术代表一个郑重其事的年代。而书信艺术的没落,则是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丧失。网友晒手写书信、求笔友、互发明信片等行为,实质上暗含了对这种文化精神的依赖和留恋。但这并不表明,人们真的要回到手写书信的时代。今天,手写书信已经很难再用于实现给家人报平安、和朋友约见面等日常生活中真正的通信意图。正因如此,我们看到的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手写书信交流、互发明信片等行为,其形式感往往大于工具性。缅怀手写书信是网友自发寻求“慢”、“等待”、“见字如晤”等生活体验的艺术化行为,也可看成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体召唤,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欣慰的。
今天,技术因素在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其绝对优势,那么如何充分尊重每一生命个体的精神需求,以艺术精神和丰富情感涵养滋润人的心灵,避免技术化、电子化对人性、情感的物化,就成为当务之急。希望一封手写书信,能为我们珍藏美好的情感,唤起深埋心底的传统文化情怀。